close

1081214() 有情的家庭就會有好事發生之三:阿德勒尊重概念體會篇

 

    早上5點多就醒來,想著這件事情,不知是昨晚喝了淑梅的小青柑精神很好,還是昨天「有情的家庭就會有好事發生」的感動。

 

        這件事情讓我對阿德勒的尊重的概念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,雖然說要尊重和我們意見不一樣的想法很難,但我們不得不練習試試看,因為不試試看,事情一定不會更好,只會更糟;但試試看後,我看到事情慢慢的往美味發酵,直到後來的熟成,那真的很甘甜。

        雖然要達到目標實在很不容易,但先不要想結果,先想著做做看,先一小步、一小步的往前走、往前做,自然而然就會走到目標了。

    曾聽過一個燒開水的比方,很貼切:就像我們燒開水,水總是有燒到100度的時候,50度到60度的溫度雖然還沒有燒開,也是有在進步,只要我們不要放棄,水一定會有燒開的時候。

    雖然要動搖自己的私有邏輯和固著的想法是很困難的事情,但因為有一個很重要的信念:任何人都有向上向善的潛能。這個向上向善的潛能,會帶動自己的改變。

        尊重也等於不踩對方的界限,我不去踩你的界線,不去攪亂你線那邊的世界。不會因為雞婆、誤踩你的界線,造成反效果;本來是想幫忙居中協調,但語氣不好,和對方觀念不同,反而弄的自己一身腥。

       尊重也不會給對方評斷了。在尊重的過程中,練習去理解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看法,沒有對錯;有人選擇愛生氣,有人選擇孤僻;雖不認同對方的想法和做法,但接納他的如是。

    因為尊重對方,心裏便沒有比較心、評斷心;因為尊重對方,對方感到被接納而對自我產生良好的觀感,心情自然愉悅有自信,從而啟動其向善向上的潛能,也能自我修復不適生存的行為模式。

    雖然要能做到真的尊重對方,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,我也聽了好幾年的尊重理論,想了好幾年的尊重實嘰,卻一直沒有能真的做到,總是在楊爸爸罵孩子時,就先批判楊爸爸,就覺得他這樣做就是錯的,我從來沒有尊重過他的選擇。

         終於,我自己的尊重課題,在昨晚有了新的實踐,我試著去尊重楊爸爸在面對小孩子晚洗澡而選擇生氣的情況,尊重楊爸爸沒收哥哥手機的情緒和行為,我想楊爸爸也在我的尊重當中覺得被接納、理解,所以他的生氣的情緒沒有繼續上升,他和孩子的事件沒有演變成更火爆的場面,也沒有演變成夫妻意見不合的吵架事件。      孩子能更清楚聚焦在自己的行為造成爸爸的不悅和担心,看到了爸爸媽媽都在為了共好改變,看到了面對自己的問題時,不需自責、不需防衛,只需要改變。

 

       楊爸爸的自然後果是他還要幫平板手機充電,早上我再溫柔的補充一句:「你覺得這樣沒收手機的方式對晚洗澡的這件事情有效嗎?還是在發洩你的情緒呢?」

楊爸爸:「有啊,孩子不是就知道自己不對,也來跟我道歉了嗎?」

是這樣嗎?

孩子跟你道歉是因為怕手機拿不回來嗎?

那這樣的道歉是為了手機還是為了覺得對爸爸不好意思呢?

 

其實寓真的覺得對不起爸爸,

但絶不是因為怕手機被收走而跟爸爸道歉,

而是覺得自己時間沒有掌握好讓爸爸生氣。

 

 

1我覺得其實沒收手機對於我們想要傳達的二件事─1.晚洗澡會影響我們家的作息、2.晚睡影響健康,好像沒有很有意義的效果。

收沒這個觀念已經跟楊爸爸溝通過好幾次,如果是因為手機平板用太久,因為雙方的規定而行停止使用一段時問,這是理性的處理方式;

但若是出於情緒的不悅,不管孩子做什麼不對的事,都要沒收手機或平板,那只是在發洩情緒。

孩子會改變也是因為覺得害怕而改變,不而是真正的改變。

但這個溝通到現在都還沒有跟楊爸爸取得共識。

 

 

 

2:其實真正的管教是身教而不是嘴教

用嘴教是人之常情,

父母也多半對孩子沒有信心,

不相信孩子是會有向上向善的潛能的,

不相信孩子是會從失敗中找方法的,

總是担心孩子會失敗,

但愈是這樣的担心,孩子愈容易失敗而且爬不起來,

不只因為畢馬龍效應,

更因為爸爸媽媽已經下好指導棋,

已經舖好路了 ,

孩子便沒有嘗試體驗的機會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羊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